编审委员会
主 任:张绍秋
副主任:郑志松
委 员:郑明言 陈海龙 王桂珍 王 炎 郑永杰 孟 娟 崔丽娟 杨 俊 翟菲菲 初广永 陈利明 范旭梅 马汉波 密 军 李 刚
编 写 组
主 编:郑明言 郑永杰
副主编:王桂珍 孟 娟
参 编:许传兵 崔丽娟 杨 俊 翟菲菲 陈利明 范旭梅
黄福燕 王俐隽 曲 萍 张栋栋 初广永 马汉波
白术明
目 录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
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
第二节普通话测试与培训
第二章 普通话的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概述
第二节 汉语拼音方案
第三章 普通话的声调
第一节 声调的概述
第二节 声调的特点及二字练习注意事项
第四章 辅音和声母
第一节 辅音
第二节、声母
第五章 元音和韵母
第一节 元音
第二节、韵母
第六章 语流音变
第一节 语流音变
第二节 轻声
第三节 变调
第四节 儿化
第七章普通话的规范
第一节 普通话的规范
第二节 普通话测试的注意事项
经典绕口令训练
普通话考试训练材料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
教学重点: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和鉴定普通话的标准
了解普通话测试和培训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汉语的十大方言以及与普通话的区别
第一节普通话与方言
教学目的:了解普通话的定义和鉴定普通话的标准
教学要求:初步弄清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内容提要:
1、 普通话的定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通用的语言,也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的标准
⑴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⑵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⑶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推广普通话
⑴推广普通话的方针
“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⑵当前推广普通话的任务
抓好国家机关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抓好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抓好广播电视部门和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4、现代汉语的方言
⑴现代汉语方言的种类
官方方言、晋语、吴语、徽语、贑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家话
第二节普通话测试与培训
教学目的: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性质、项目和评分标准
教学要求:弄清普通话测试的评分标准
内容提要:
1、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它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参照标准,通过测试来检测、评定应试人员所达到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为教师等从业人员提供持证上岗服务,所以,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格证书的考试。
2、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项目和评分
⑴读单音节字词。10分
⑵读多音节词语。20分
⑶朗读短文一篇。30分
⑷说话。40分
3、 普通话的等级
⑴一级。一级甲等,一级乙等
⑵二级。二级甲等,二级乙等
⑶三级。三级甲等,三级乙等
4、 普通话培训工作的意义
通过教育教学方式来推广民族共同语是世界各国普及民族共同语工作的普遍做法。
普通话培训对于普通话测试也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小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同学们对普通话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打好基础。
第二章 普通话的语音
教学重点:掌握普通话的语音,声调,声母,韵母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音节的拼合和变化。
教学目的:了解普通话语音的性质和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教学要求:熟记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语音的概述
一、语音
1、定义: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首先,语音是一种声音,如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因此它具有物理性质。
其次,语音不是一般的声音,有别于风声、雨声、铃声、琴声等,它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因此它还具有生理性质。
最后,语音不仅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还因是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这个“一定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还具有社会性质。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2、 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性质
大凡声音均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
A.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而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的声音高而男人的声音低的缘由,前者声带短而薄,后者声带长而厚。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B.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振动的大小有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用力大,振幅大,声音就强;用力小,振幅小,声音就弱。
音强是汉语形成轻声的基础。
C. 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振动时间持续短,声音就短。音长是形成英语中长音、短音的基础,如eat(吃)就读作[i:t],it(它)就读作[it],前者为长音,后者为短音。
D. 音色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也可以说是声音的本质,所以又叫音质,也叫音品。
音色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a.发音体不同。
发音体质料的不同会带来音色的不同。如钢琴的音色不同于口琴,是因为前者的发音体是钢丝弦,而后者的发音体为小簧片。不同的人发同一个音音色有别,那是因为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不同。
b 发音方法不同。
同样的发音体,若发音方法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如小提琴,用手指弹奏的音色同用弓演奏的音色就有区别。普通话辅音声母中b和p、d和t、g和k、j和q等等的不同,均是因发音方法略有差异所致,b、d、g、j类发音时不送气,而p、t、k、q类发音时送气。
c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同样的发音体,同样的发音方法,若共鸣器形状不同,也会造成音色的不同。如小提琴、二胡同是弦乐器,同是用弓演奏,但由于共鸣器形状不同,两者的音色不同,我们一听就能分辨出哪个是小提琴声,哪个是二胡声。普通话舌面元音a、o、e、ê、i、u、ü的音色不同,主要是因发音时口腔这个共鸣器形状的变化而造成的,同发音方法无干。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音色的不同,主要关注的是发音方法的不同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变化。
2)语音的生理性质
在这个部分,主要要弄清人类发音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发音机理,为后面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人类的发音器官根据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A声门下系统——动力系统
声门下系统主要由肺和气管构成。这是一个动力系统,肺上面有许多肺泡,肺泡的张合产生发音所需的气流,这些气流通过气管送到声门系统。
B声门系统——调空兼成音系统
声门系统主要由喉头和声带构成。这是一个调空兼成音系统。调控,说的是由气管输送上来的气流在这里得到调节控制,从而形成人类成音所需的语音基本声源脉动气流;成音,说的是借助从肺部上来的气流对声带的冲击使声带振动发音。
C声门上系统——深加工系统
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性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A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约定不同,因此,同一个意思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如“鸡”,普通话读jī,广东话读[kai];而同一种语音形式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fei]这个音节,汉语可以表示“飞”、“非”、“妃”等意义,而英语则可以表示“小妖精、仙女(fairy)”和“接合、恰好吻合(fit)”等意思。
B各种语言均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一些相同的语音现象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如现代汉语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可分为送气的和不送气的两组,因为这送气和不送气有别义作用:b和p有别,d同t不同;而英语清辅音的这种“送气”和“不送气”却无区别意义的作用。
二、语音学
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体系的科学。语音学的任务是研究说明语音的性质,内部结构和单位,语音的分类和组合,语音的产生、变化及变化的规律。
三、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及其类别
1.什么是音素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色的不同,i和ü音色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2.音素的分类
人们往往从发音方法的角度将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所谓元音,是指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a、o、e、ê、i、u、ü等。元音又叫母音。
所谓辅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b、p、m、f等。辅音又叫子音。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
(1)气流受阻与否。发元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畅行无阻,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在咽头或口腔受到阻碍,只有冲破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这是元音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气流强弱与否。发元音与否,气流振动声带发音,已有所消耗,所以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必须冲破阻碍,所以气流较强。
(3)发音器官紧张均衡与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如发 ba(八)中的b的时候,只有上、下唇特别紧张。
(二)音节
1、什么是音节
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它是依据发音时肌肉的松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片断。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阿”[A]:也可以由几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钱”qián。如果说音素一般人在自然状态下是感觉不到的话,那音节则是能感觉到的,比方说“走”zǒu,一般汉族人都能感到是一个音节,至于问它包含几个音素,那是专业人员的事,一般人不一定知道。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如“前程”qiánchéng就代表两个音节。例外的情况有,但不多,如“花儿”huār就用两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儿话音节均如此。关于音节的结构及其分析,将在讲授普通话音节时予以讨论。
2、音节的构成
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 。有些比较复杂的音节的韵母包含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三部分。
看下表,分析音节结构:
普通话音节的构成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构成,如“广”,最少必须有一个主要元音,如“饿”。
(2)、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韵腹。
(3)、元音在音节中占主导地位。一个音节中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三个并且可以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如“有”。如果一个音节只剩韵腹,那么这个韵腹就是主要元音,如“饿”。
(4)、辅音在音节中充当声母和韵尾,只在开头和末尾出现,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音节开头可以没有辅音,在末尾出现的辅音也只限于n、ng两个音素。
(5)、汉语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韵尾。
(6)、汉语音节中充当韵头的是元音i、u、ü。充当韵尾的是元音i、u以及u的书写形式o,如“ao”中的o,还有辅音n、ng。
普通话声韵拼合的一些规律:
(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与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撮口呼韵母相拼。双唇音仅限与合口呼中的u相拼。
(2)、唇齿音、舌面后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声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唇齿音仅限与合口呼中的u相拼。
(3)、舌面前音同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4)、舌尖中音n、l能与四呼韵母相拼。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5)、“o”韵母只与双唇音和唇齿音相拼,而“uo”韵母却不能与双唇音和唇齿音相拼。
(6)、“ong”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ueng”韵母只有零声母音节。
(7)、“-i”(舌尖前)韵母只和“z、c、s”三个声母相拼,“-i”(舌尖后)韵母只和“zh、ch、sh、r”四个声母相拼,并且都没有零声母音节。
(8)、“er”韵母不与任何声母相拼,只有零声母音节。
(三)音位
1、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与音素相比,音素是按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普通话共有33个音位。元音音位7个,辅音音位22个,声调音位4个。
2、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同一音位内部因位置或条件的不同而出现的语音变化,也称“音品”。
音位变体可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在同样条件下可以自由替换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几个变体叫“自由变体”。
3、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
由于元音音位及辅音音位都是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素间的差异是音质(音色)的差异,所以由音素这种音质性质构成的音位是音质音位,又称音段音位。
由音高、音强、音长构成的音位是非音质音位,又称超音段音位。它一般附加在音质音位之上。非音质音位主要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4、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就是能够把一个音位与另一个区别开来的特点。每一个独立的音位,都有若干个区别特征,是一组区别特征的总和。例如:
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有四个区别特征,以不送气与p‘对立)
p‘:双唇、送气、清、塞音(有四个区别特征,以送气与p构成对立)
这些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可以从生理、物理和感知等方面来考察,现代语音学家列出了约三十个区别特征,不过就一种具体的语言来说,大约只用到其中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用来区别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有限的。有些特征是所有语音都有,如舌位的高低前后,双唇、塞音等特征,有些特征则只属于某种语音,如英语、法语、俄语有清音和浊音的对立,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汉语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英语、法语、俄语没有这些对立。
汉语辅音的区别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发音部位: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发音方法: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送气、不送气、清、浊。
每个音位都具有其中的几个区别特征,从而构成词的语音形式上的对立。而且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它有共同特征的音位相互联系形成聚合群。这就体现了音位的系统性特点。
第二节 汉语拼音方案
1.汉语拼音方案
建国以后,我国政府就着手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52年到1954年,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想结合汉字的特点来制定一套拼音方案,后来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结合汉字制定的拼音方案已有“注音字母”,在这方面它可以说已达到极限,要超越它是不可能的。于是从1955年2月起,开始转向拉丁字母,并从中圈定了几十个字母,这是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的工作很顺利,没多久,就诞生了两个草案,一个是王力等三人草案,一个是林汉达等多人草案,经过权衡,最终选用了王力等三人草案,于1956年10月予以公布,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后又经多次修改,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正式起用。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个部分:
(1)字母表
规定了二十六个字母及每个字母的学名。
(2)声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二十一个声母的读音和例子。
(3)韵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三十六个韵母的写法、例子及一些用法。
(4)声调符号
提供了普通话四个调类的名称、所用符号及标调方法。
(5)隔音符号
提供了隔音符号的形式及其方法/
2.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1)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准确的识读汉字。
(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3)作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
此外,汉语拼音方案也可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用语,还可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第三章 普通话的声调
【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声调的相关内容,掌握普通话的声调和声调的辨正。
【教学内容】:1、调值和调类
2、普通话的声调
3、声调辨正
【知识点】:调类、调值和标调法,普通话的四种声调,声调的辨正。
【重点】:声调的调类、调值和标调法
【难点】:声调的辨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示范,方言区的同学利用自己的方言特点,找出与普通话之间的声调对应规律,搞好声调辩正。
【课时】:两课时
第一节 声调的概述
一、声调
1、 什么是声调
声调亦称“字调”,在汉语中由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构成。它是每一个音节所固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主要用来区别音节的意义。
2、声调的作用
在汉语里声调和语义关系很大,一个音节或同样的两个音节,由于声调不同就完全可以表示两种甚至更多的意思。有了声调,音节就有了不同的含义。
其次汉字因为有了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汉语的音韵美才得以体现和发挥,才能充分地用来表达情感。
除此之外,声调还可以用来调节气息,纯正字音。可以通过对两字词及四字词的夸张练习来体会气息的运动,使字音准确、响亮。
二、调类和调值
调类:即声调的分类。按照调值归纳出来,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根据古汉语“平、上、去、入”的名称沿用下来的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
调值有五度:低(1度)-半低(2度)-中(3度)-半高(4度)-高(5度)。一般采用“五度标调法”来表示。
如果以12345来表示相对音高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那么阴平是一个高平调,调形为[55];阳平是一个高升调,调形为[35];上声是一个降升调,调形为[214];去声是一个全降调,调形为[51]。发高音时,声带相对紧张;发低音时,声带相对松弛。其中上声的音长在四个声调中最长,去声则是最短。
1、阴平 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例如:
青春光辉 春天花开 公司通知 新屋出租
2、阳平 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例如:
人民银行 连年和平 农民犁田 圆形循环
3、上(shǎng)声 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例如:
彼此理解 理想美满 永远友好 管理很好
4、去声 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例如:
下次注意 世界教育 报告胜利 创造利润
总之,普通话的声调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调型差别较大,不易混淆
三、声调的标记
声调符号标在主要元音上,即韵腹上,如:huà(化) xué(学) jiào(教)等。
第二节 声调的特点及二字练习注意事项
一、声调的特点和气息的运用
1、普通话声调调值的特点
1)调形区分明显,普通话四个调类的调值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2)调值高扬成分多,阴平为高平调(55),阳平为高升调(35),上声为降升调调尾还是升到4(214),去声虽为全降调但头起的高(51)。
3)普通话四声调有高、低、升、降、平、曲很有旋律感,富有音乐性。
2、普通话声调的发音
1)阴平调:发音时,声带绷紧,起音高平莫低昂,气势平均不紧张。要保持住音高。如,工兵、交通、播音、拥军。
2)阳平调:发音时,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渐绷紧,从中起音向上走,气息从弱渐强。如,红旗、垂直、直达、团结。
3)上声:发音时,声带开始略微有些紧张,但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声音先降后转上挑再扬上去,气息要稳住上走,并逐渐加强。如,领导、厂长、广场、感想。
4)去声:发音时,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最高往最低处走,气息从强到弱,要通畅,走到最低处,气息要托住,与声带配合好以避免声“劈”。如,大厦、惧怕、布告、破例。
二、二字词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1、两个阴平连读时,很容易出现第二个音调值不够55,只有44的现象,或者阴平调的字在语句末尾时也会调值不够,这时,两个阴平连读可以把第一个字音读成44,第二个念成55,符合听觉规律。如,西安(44、55),而末尾的阴平字只能是55调。
2、两个阳平连读时,很容易出现阳平拐弯的现象。前一个音由于受后一个音的影响,调值可以低一点念成34,后一个音念35。这样发音更充分。如,红旗(34、35),声音直上避免拐弯。
3、两个上声相连时,属于变调问题,讲变调时再谈。
4、两个去声连读时,很容易出现起音时的高度达不到五度,下走气息托不住声音产生“劈”的现象。发音时,可以把第一个音发成53调,第二个音的气息相对充分一些,发成51调。声音从上往下走,气息要饱满通畅,声音不能“劈”。
三、四字词练习注意的问题
四字词可以用来进行声调准确与否的练习、气息的控制练习以及情感表达的练习。练习过程中要注意:①声、韵、调要准确。②通过对四声拉开立起的夸大练习,体会气息的支撑,下走音用气息托住,高音不挤、低音不散。③通过对四字词的练习,体会声音弹性的变化,可以对声音进行大小、强弱、刚柔的调节。④根据词语的意义,体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怎样以不同的情感进行表意,达到情、声、气完美的结合。
第四章 辅音和声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了解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能正确区分声母的发音
【教学内容】:1、辅音的发音
2、声母的发音
3、声母辨正
【知识点】:辅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声母辨正
【重点】:声母发音方法的类型
【难点】:声母辨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并示范发音,方言区同学结合自己家乡话声母的发音特点,注意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声母的对应规律,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声母。
【课时】
第一节 辅音
一、 辅音
1、什么是辅音
辅音也叫“子音”,是普通话语音中除元音之外的另一大类。它有22个,依次如下:b、p、m、f、d、t、n、l、z、c、s、zh、ch、sh、r、j、q、x、g、k、h、ng。辅音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绝大多数的音节中充当起头的声母,普通话里的声母全由辅音充当。另外辅音n、ng还能充当韵尾。
2、 辅音的发音过程
辅音发音时,各部位阻碍的形成和消失有一个过程,语音学家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成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开始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开始形成,由静止或其他状态转到发一种辅音时所必需构成阻碍状态的过程。比如发b时,软腭上升,双唇紧闭,形成双唇阻气的态势。
持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中间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个部位阻碍作用的紧张持续。从开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一种中间过程。如发b时仍然紧闭双唇,气流加强充满口腔伺机突破双唇成音,有一种憋气的感觉。
除阻阶段,发辅音过程的最后阶段。即发音中口腔内某两部位阻碍作用从某种阻碍状态转到原来静止状态或其他状态的一种过程,是结束阶段。如发b时,双唇由闭受气流的冲击突然打开爆破而成音,阻碍消除,发音结束。
成阻、持阻、除阻是任何辅音发音时必须经过的三个基本阶段,但由于各个辅音的性质不同,发音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3、 辅音的发音特点
1)发辅音时,肺里的气流经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不同部位的阻碍。气流只有克服各种阻碍才能成音。
2)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气流克服阻碍通过口腔时激发阻碍的各部位而形成声波,经口腔、鼻腔、咽腔共鸣而成音。没有较强的气流辅音就不会有音响。
3)发辅音时,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肌肉特别紧张。不阻气的部位不紧张。
4)辅音发音时,大多数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只有m、n、l、r、ng五个辅音声带颤动,声音响亮。但其响亮度不如元音。
5)辅音大部分为声波不规则颤动的噪音,不带乐音成分。
4、辅音的发音方法
可以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看其发音的条件。
1)发音部位
指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也就是某两个发音器官为发音而接触或接近所形成的阻气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会因接触面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阻气部位,即发音部位。
普通话的22个辅音,根据阻气部位的不同归纳为7种发音部位:双唇阻、唇齿阻、舌尖前阻、舌尖中阻、舌尖后阻、舌面阻、舌根阻。
双唇阻:上唇与下唇成阻,如b、p、m。
唇齿阻:上齿与下唇内缘成阻,如,f。
舌尖前阻:舌尖与上齿背接触或接近成阻,如,z、c、s。
舌尖中阻:舌尖与上齿龈成阻,如,d、t、n、l。
舌尖后阻:舌尖翘起与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成阻,如,zh、ch、sh、r。
舌面阻:舌尖轻抵下齿,舌面向上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成阻,如,j、q、x。
舌根阻:舌头后缩,舌根与软腭接触或接近成阻,如,g、k、h、ng。
2)发音方法
指发音器官构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式。
五种发音方法:
A.塞音
也叫“爆发音”或“破裂音”。发音时,成阻的发音部位完全形成闭塞阻住气流,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充满口腔后不断冲击成阻部位,成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积蓄的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音。普通话有6个塞音:b、p、d、t、g、k。
B.擦音
也叫“摩擦音”。成阻时发音部位之间相接近形成适度的缝隙,持阻时,气流从窄缝中挤过摩擦成音,到除阻时摩擦完了发音结束。普通话有6个擦音:f、h、x、sh、s、r。
C.塞擦音
发音时以“塞音”开始,以“擦音”结束,是“塞音”和“擦音”的紧密结合。发音开始时,发音部位先完全闭塞阻住气流,然后慢慢放松阻塞部位形成一定的缝隙,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去摩擦而成音。普通话有6个塞擦音:j、q、zh、ch、z、c。
D.鼻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封住口腔通路,同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路。从肺里呼出的气流颤动声带到达口腔,因受到阻碍,只好从鼻腔流出而成音,由于鼻腔是不可调节的固定的发音器官,不同音质的鼻音是口腔不同部位的阻碍造成不同的口腔共鸣状态,最终由口腔和鼻腔双重共鸣而形成的。普通话的鼻音有3个:m、n、ng。
E.边音
发音时,舌头后缩,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头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头两边的缝隙通过而成音。普通话只有l一个边音。
普通话辅音除了上述五种发音方法外,还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把塞音和塞擦音区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送气和不送气主要用于区别那些同部位、同方法的辅音。如b、p双唇阻塞音,不同处就在于发b时不送气,发p时送气。
送气音——这类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较显著。如果拿一张薄纸放在唇前发b、p二个音进行比较,发p时气流对纸的冲击明显比b强。但播音员发送气音时,气息就要有所控制,不要用强气流冲击话筒造成噪音。普通话里送气音有6个:p、t、k、q、ch、c。
不送气音——这类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较缓和。普通话里不送气音有6个:b、d、g、j、zh、z。
送气与不送气是相对而言的,不送气音比送气音气流相对弱一些、短一些,但比元音要强。
此外,普通话的辅音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有“清音”和“浊音”之分。
清音——发音时不颤动声带,声音不响亮带有噪音成分的音叫清音。普通话里有下列音为清音:b、p、f、d、t、g、k、h、j、q、x、zh、ch、sh、z、c、s。
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声音较响亮带有乐音成分的音叫浊音。普通话里有下列音为浊音:m、n、l、r、ng。其中只有m、n、l、r作声母用,ng只当韵尾用。
第二节、声母
1、 什么是声母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在普通话中,基本上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的读音。普通话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相拼而成的。
除零声母外,声母都是辅音。普通话的声母一共有22个(包括零声母)。零声母音节是一种特殊的音节,大多是由古代的有声母的音节脱掉声母而形成的。零声母的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的韵头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摩擦的成分,可以看成是用半元音[j][w][H]起头。在小学课本中,没有零声母的概念,而将y、w(即i、u)也做为声母。严格说来,y、w不能算做声母,它是复韵母中的韵头,只是在零声母音节中,其位置类似声母罢了。
2、 声母与辅音
声母的发音条件从性质上来说与辅音相同。但原则上声母和辅音是有区别的。声母是就音节而言的,是音节起头的辅音音素,从数量上来说它只有21个,是古汉语音韵学沿用至今的名称。而辅音是就音素的性质而言的,从数量上来说它有22个,除了充当声母外,辅音音素ng还能充当韵尾,n除了充当声母外也能充当韵尾,所以在使用范围上辅音的概念大于声母,它是语言学对语音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如“ben”,b在音节中是声母,b的性质是辅音。
3、声母的分类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1)按发音部位分类:
发音部位指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除零声母外,另外21个声母按阻碍部位可以分成7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和舌根音;
2)按发音方法分类:
发音方法阻碍气流和解除阻碍的方式、气流的强弱及声带是否颤动等,按发音方法可以分成5类:塞(sè)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
3)按声带是否振动分类:
按声带是否振动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清音又有送气不送气之分。下表是21个声母和后鼻韵母韵尾-ng的归类:
辅音发音分类表
|
双唇音 |
唇齿 音 |
舌尖 前音 |
舌尖 中音 |
舌尖 后音 |
舌面 前音 |
舌根 音 |
塞音(清) |
送气 |
p |
f |
|
t |
|
|
k |
不送气 |
b |
|
|
d |
|
|
g |
擦音 |
清 |
|
|
s |
|
sh |
x |
h |
浊 |
|
|
|
|
r |
|
|
塞擦音(清) |
送气 |
|
|
c |
|
ch |
q |
|
不送气 |
|
|
z |
|
zh |
j |
|
鼻音(浊) |
m |
|
|
n |
|
|
-ng |
边音(浊) |
|
|
|
l |
|
|
|
由上表可见:b、p、m都是双唇音,f是唇齿音,发音部位与双唇音接近;d、t、n、l都是舌尖前音;g、k、h都是舌根音;j、q、x都是舌面前音;zh、ch、sh、r都是舌尖后音;z、c、s都是舌尖前音。《汉语拼音方案》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对声母进行排列分组的。下面仍按这个顺序对21个声母和-ng进行介绍。
4、声母的发音
1)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
双唇音,就是利用双唇闭合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
在发b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双唇打开,气流脱口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p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b同,只是在发p时,冲出的气流比发b时要强许多。像这样,先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在阻碍后面积蓄起来,然后除去阻碍,让气流冲出,爆发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塞音。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就叫做清音;反之则叫浊音。像b这样,有气流冲出,但气流不强,叫做不送气;而像p这样,冲出的气流很强,叫做送气。因此,b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是双唇送气清塞音。
注意汉语的b和欧洲语言中的[b]是不同的。汉语的b是清音,英语的[b]是浊音。因此,不能以汉语中的b去发欧洲语言中的[b],也不能用欧洲语言中的[b]去发汉语中的b。后面的d、g、j、zh和z都是这样的情况。
在发m时,双唇闭合,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像这样,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从鼻腔中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鼻音。此外,很显然,m是一个浊音,它是双唇浊鼻音。
唇齿音,就是利用上齿与下唇相接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
在发f时,上齿与下唇相接,软腭上升,让气流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像这样,在口腔中造成阻碍,但在阻碍中留一窄缝,让气流从这条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擦音。f是唇齿清擦音。
2)舌尖中音d,t,n和l
舌尖可以上翘,抵在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尖抵在上齿龈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尖中音。相对应的还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将在后面介绍。
在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离开上齿龈,气流迸发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t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d同,只是在发t时,冲出的气流比发d时要强许多。d是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是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在发n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n是舌尖中浊鼻音。
在发l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轻腭上升,然后让气从舌头与两颊内侧的空隙间流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以这样的方法发音的l叫做边音。l是舌尖中浊边音。
3)舌根音g,k和h和-ng
舌根音,就是利用舌根隆起抵住软腭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
在发g时,软腭上升,舌根隆起抵住软腭,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根下降,脱离软腭,气流迸发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发k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g同,只是在发k时,冲出的气流比发g时要强许多。g是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是舌根送气清塞音。
在发h时,软腭上升,挡住气流的鼻腔通路,舌根隆起,与软腭之间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h是舌根清擦音。
在发-ng时,软腭下垂,舌根隆起抵住软腭,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ng是舌根浊鼻音。在普通话中,-ng不是声母,仅作为后鼻韵母的韵尾。
在一些方言中,h与f会相混;学习普通话,要注意区分这两个音。
4)舌面前音j,q和x
舌面可以抬起,抵住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面前面抬起抵住硬腭前部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面前音。相对应的还有舌面中音和舌面后音。舌面后音就是舌根音。在普通话中没有舌面中音。
在发j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面前部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q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j同,只是在发q时,冲出的气流比发j时要强许多。像这样,先在口腔中造成阻碍,让气流在阻碍后面积蓄起来,然后在阻碍中留一窄缝,让气流从这条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因为这种发音方式兼有塞音和擦音的特点,因此,以这种方式发音的辅音就叫做塞擦音。j是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q是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在发x时,舌面前部靠近硬腭前部,形成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舌面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可见x的发音部位和j、q相同,但它的发音方式没有塞的成分,是纯粹的擦音。因此,x是舌面前清擦音。
5)舌尖后音zh,ch,sh和r
舌尖后音,就是利用舌尖抵住硬腭前部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硬腭前部比起上齿龈来,位置靠后(靠近咽喉),因此相比于利用舌尖抵住上齿龈的舌尖中音,这类音就叫舌尖后音。
在发zh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ch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zh同,只是在发ch时,冲出的气流比发zh时要强许多。zh是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ch是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在发sh时,舌尖翘起,接近硬腭前部,在舌尖与硬腭之间留有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舌尖与硬腭间的窄缝里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r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sh同,只是在发r时,声带要振动。sh是舌尖后清擦音,r是舌尖后浊擦音。
由于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上翘起,仿佛是向后卷,因此舌尖后音zh、ch、sh、r通常又叫做卷舌音。
6)舌尖前音z,c和s
舌尖前音,就是利用舌尖抵住上门齿背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上门齿背比起上齿龈来,位置靠前(告近双唇),因此相比于利用舌尖抵住上齿龈的舌尖中音,这类音就叫舌尖前音。
在发z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微离上齿背,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发c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z同,只是在发c是,冲出的气流比发z时要强许多。z是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是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在发s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形成一个窄缝,软腭上升,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s是舌尖前清擦音。
由于发舌尖前音时,舌尖要前伸,上翘的姿势不明显,舌面平直,因此舌尖前音z、c、s通常又叫做平舌音。在许多方言中,卷舌音和平舌音不分,甚至这两类音和舌面前音j、q、x也不分。学习普通话,要特别注意这三类音的区分。
在发以上各音时,软腭的位置也是不可忽视的。软腭上升,是为了堵住气流的鼻腔通道;软腭下垂,是为了堵住气流的口腔通道。如果软腭的位置不好,气流总是同时从鼻腔和口腔中泄出,发出的音就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声母。
5、 声母辨正(小课练习)
第五章 元音和韵母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了解韵母的发音类型 ,能够正确辨别韵母的发音,并发出准确的普通话韵母
【教学内容】:1、元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
2、韵母的分类
3、韵母的发音
4、韵母辨正
【知识点】
元音的发音过程、发音特点、发音条件,韵母的发音条件,舌位的高底、前后,唇形的圆展,舌位图,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四呼
【重点】:韵母的分类及发音
【难点】:韵母的辨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示范,方言区同学注意方言与普通话韵母之间的对应规律,学会类推法来纠正自己的方音。
【课时】:
第一节 元音
一、元音
1、什么是元音
元音也叫“母音”,是普通话语音中除辅音之外的另一大类。在普通话里,元音分单纯元音音素和复合元音音素两种。单纯元音音素称单元音,有10个,它们是:a、o、e、i、u、ǖ、ê、er、-i(前)、-i(后)。复合元音称复合音,有13个,它们是:ai、ei、ao、ou、ia、ie、ua、uo、ǖe、iao、iou、uai、uei。
2、元音的发音过程
发元音时,从肺里呼出的气流颤动声带,产生乐音声波,在咽头、口腔等各个部位不受任何阻碍,只受口腔形状、大小变化的影响,并在其影响下经过口腔共鸣使发出的元音响亮和优美。
单元音的发音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1、紧张阶段。口腔由静止状态到发音状态,各部位和肌肉处于均衡紧张状态,元音开始发音;2、持续阶段。元音发音状态的持续;3、缓和阶段。元音由发音状态转回静止状态的结束阶段。
3、元音的发音特点
元音的发音与辅音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辅音发音时,气流一定会受到不同部位和发音方法的阻碍。
2)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不像辅音,声带大多不颤动,气流较强有一种摩擦和爆发状态。
3)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气流较弱处于缓和状态,不像辅音,声带大多不颤动,气流较强有一种摩擦和爆发状态。
4)元音发音时,声音响亮、通畅,音波都是颤动规则的乐音,可以歌唱。辅音大多为噪音,只有五个浊辅音声音响亮一些,不能歌唱。
4、元音的发音条件
根据发音器官的状态,即口腔开合的变化、舌头高低的升降、唇形的平展圆敛将元音的发音条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口腔的开合
口腔的开合指发音时口腔内空间的宽窄。口腔的开合与舌位的高低有关。“舌位”指舌面隆起部分与上腭最近的一点,即舌头的最高点,又叫“舌高点”。舌位高,口腔开度小;舌位低,口腔开度大。我们可以把舌头的位置分成高、半高、半低、低四种类型来表达:1、把发音时口腔开度极小(基本上处于闭合状态)的元音叫高元音,如i、u、ü。2、把发音时口腔开度比高元音稍大一点(口腔半闭),舌位低一些的元音叫半高元音,如o、e。3、把发音时口腔开度比半高元音更大一些(口腔半开),舌位更低一些的元音叫半低元音,如ê。4、把发音时口腔开度最大,舌位在最低点的元音叫低元音,如a。
2)舌位的前后
根据发音时舌头隆起的最高点的前后可以把元音分为三种类型:1、舌面隆起的最高点在上腭前部的叫舌位前,发出的元音叫前元音,如i、ü、ê。2、舌面隆起的最高点在上腭后部叫舌位后,发出的元音叫后元音,如o、e、u。3、舌高点在口腔中部,发出的元音叫中央元音,如a。另外,在发舌面元音时还有一个特殊的卷舌元音er,发音时舌尖翘起对着硬腭,使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音色。
3)唇形的圆展
在相同的舌位状态下,唇形圆展的变化影响元音音色的变化。所以根据唇形的圆展,可以将舌面元音分成三种类型:A、圆唇元音,发音时双唇成圆形的元音,如ü、u、o。B、中常元音,发音时唇形不圆不扁呈自然状态的元音,如a。C、展唇元音(扁唇元音),发音时双唇舒展开来呈扁平状的元音,如i、e、ê。
第二节、韵母
1、什么是韵母
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通常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韵腹是一个韵母发音的关键,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韵头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发音比较模糊,往往迅速带过;韵尾则是韵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发音也比较模糊,但务求发到位。
普通话中的韵母共有39个,数目比声母多,系统也比较复杂。
2、韵母的分类
普通话的韵母按结构成分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
1)单韵母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ê、i、u、ü、-i(前)、-i(后)、er。
2)复韵母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叫复韵母。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根据主要元音所处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
前响复韵母——ai、ei、ao、ou
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
后响复韵母——ia、ie、ua、uo、üe
3)鼻韵母
韵尾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鼻韵尾,有-n,-ng两个,另一种叫口韵尾。有鼻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带舌尖鼻音n的鼻韵母称为前鼻韵母,带舌根鼻音ng的鼻韵母称为后鼻韵母。
另外,我国音韵学家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口形特点,将韵母分为四类,也叫“四呼”。
1)开口呼——指没有韵头,韵腹又不是i、u、ǖ的韵母,共有15个:a、o、e、ai、ei、ao、ou、an、en、ang、eng、ê、-i(前)、-i(后)、er。
2)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共有9个:i、ia、ie、iao、iou、ian、in、iang、ing。
3)合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共有10个: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ong。
4)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ǖ的韵母,共有5个:ǖ、ǖe、ǖan、ǖn、iong。
注:韵母ong、iong,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根据开头的字母分别列入a行和i行,在“四呼”中则根据实际语音分别归入合口呼和撮口呼。
3、韵母的发音
1)单韵母a,i,o,e,ê,u,ü,er,-i(前)和-i(后)
普通话的单韵母共有10个,都属于单元音。
在发a时,口大开,舌尖微离下齿背,在口腔中处于一个不前不后适中的位置,舌面中部微微隆起,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和硬腭后部相对。双唇不圆。发音时,声音振动,软腭上升。像这样,发音时舌尖在口腔中处于一个不前不后适中的位置,这种元音就叫做央元音;发音时舌面微微隆起,处于最低的位置(舌位最低),这种元音就叫做低元音;发音时双唇不圆,这种元音就叫做不圆唇元音。因此,a是央低不圆唇元音。
在发i时,口微开,两唇呈扁平形,上下齿相对,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高高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像这样,发音时舌尖在口腔中处于靠前的位置,这种元音就叫做前元音;发音时舌面高高隆起,处于最高的位置(舌位最高),这种元音就叫做高元音。因此,i是前高不圆唇元音。
在发o时,上下唇自然拢圆,舌身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位半高半低,介于a和i之间。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像这样,发音时舌身后缩,使舌尖在口腔中处于靠后的位置,这种元音就叫做后元音。综上所述,单元音按舌尖在口腔中的前后位置,可以分成前元音、央元音和后元音三类。像o这样,发音时舌位半高半低,介于最高和最低之间,这种元音就叫做中元音。像o这样,发音时双唇拢圆,这种元音就叫做圆唇元音。综上所述,单元音按嘴唇圆与否,可以分成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两类。因此,o是后中圆唇元音。
在发e时,口半闭,展唇,舌身后缩,舌面后部稍隆起和软腭相对,比o略高而偏前。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像这样,发音时舌位比中元音略高(注意,是略高,而不是介于中元音和高元音之间!),这种元音就叫做半高元音。e是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在发ê时,口自然打开,展唇,舌尖抵住上齿背,使舌面前部隆起和硬腭相对,舌位与o相同。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ê是前中不圆唇元音。ê单独表音时只有一个语气词“欸”,只出现在复韵母ie,üe中。
在发u时,两唇收缩成圆形,略向前突出,舌后缩,舌面后部高高隆起和软腭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u是后高圆唇元音。
在发ü时,两唇略圆,略向前突出,舌尖接触下齿背,使舌面前部高高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ü是前高圆唇元音。
在发er时,口自然打开,舌位不前不后不高不低,处于最自然状态,然后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后卷,和硬腭前端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er是一个卷舌元音。
在发-i(前)时,口略开,展唇,舌尖和上齿背相对,保持适当距离。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i(前)是舌尖前不圆唇元音。-i(前)这个韵母在普通话里只出现在z、c、s这三个声母的后面。
在发-i(后)时,口略开,展唇,舌前端抬起和前硬腭相对。发音时,声带振动,软腭上升。-i(后)是舌尖后不圆唇元音。-i(后)这个韵母在普通话里只出现在zh、ch、sh、r这四个声母的后面。
2)前响复韵母ai,ei,ao和ou
普通话的前响复韵母共有4个,都属于复元音。发音的共同点是元音舌位都是由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音素轻短模糊。
在发ai时,舌尖抵住下齿肯,使舌面前部隆起与硬腭相对,从前a开始,舌位向i的方向滑动升高。
在发ei时,舌尖抵住下齿背,使舌面前部(略后)隆起对着硬腭中部。舌位从e开始舌位升高,向i的方向往前往高滑动。ei是普通话中动程较短的复元音。
在发ao时,舌头后缩,使舌面后部隆起,从后a开始,舌位向u(拼写作-o,实际发音接近于u)的方向滑动升高。
在发ou时,从略带圆唇的央元音[E]开始,舌位向u的方向滑动。收尾-u音比单元音u的舌位略低,它是普通话复韵母中动程最短的复合元音。
3)后响复韵母ia,ie,ua,uo和üe
普通话的后响复韵母共有5个,都属于复元音。它们发音的共同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收尾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而开头的元音处于韵母的韵头位置,发音不太响亮,比较短促。
ia的起点元音是前高元音i,由它开始,舌位滑向央低元音a止。ie的起点元音也是前高元音i,由它开始,舌位滑向前中元音ê止。ua的起点元音是后高圆唇元音u,由它开始,舌位滑向央低元音a止,唇形由最圆逐步展开到不圆。uo的起点元音也是后高圆唇元音u,由它开始,舌位向下滑到后中元音o止。üe的起点元音是前高圆唇元音ü,由它开始,舌位下滑到前中元音ê止。
4)中响复韵母iao,iou,uai和uei
普通话的中响复韵母共有4个,都属于复元音。这些韵母发音的共同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再从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音素不响亮,比较轻短,中间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音素轻短模糊。
发iao时,由前高元音i开始,舌位降至低元音a,然后再向后高圆唇元音u的方向滑升。发音过程中,舌位先降后升,由前到后,曲折幅度大。唇形从中间的元音a开始由不圆唇变为圆唇。
发iou时,由前高元音i开始,舌位降至央(略后)元音[E],然的再向后高圆唇元音u的方向滑升。发音过程中,舌位先降后升,由前到后,曲折幅度较大。发央(略后)元音[E]时,逐渐圆唇。
发uai时,由后高圆唇元音u开始,舌位向前滑降到前低不圆唇元音a,然后再向前高不圆唇元音i的方向滑升。舌位动程先降后升,由后到前,曲折幅度大。唇形从最圆开始,逐渐减弱圆唇度,发前元音a以后渐变为不圆唇。
发uei时,由后高圆唇元音u开始,舌位向前向下滑到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偏后靠下的位置(相当于央元音[E]偏前的位置)然后再向前高不圆唇元音i的方向滑升。发音过程中,舌位先降后升,由后到前,曲折幅度大。唇形从最圆开始,随着舌位的前移圆唇度减弱,发e以后变为不圆唇。
5)前鼻韵母an,en,in,ün,ian,uan,uen和üan
普通话的前鼻韵母共有8个。它们都以舌面前浊鼻音-n作为韵尾。
an的起点元音是前低不圆唇元音a[a],舌尖接触下齿背,舌位降到最低,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然后舌面升高,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当两者将要接触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紧接着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闭合,使在口腔受到阻碍的气流从鼻腔里透出。像an一样,en、in、ün、ian和uan分别是央元音e[E]、前高不圆唇元音i、前高圆唇元音ü、后响复元音ia和后响复元音ua与舌面前浊鼻音-n连发而成的音。
发uen时,由圆唇的后高元音u开始,向央元音e[E]滑降,然后舌位升高,接续鼻音-n。唇形由圆唇在向中间折点元音的过程中渐变为展唇。
发üan时,从前高圆唇元音ü开始,向前低元音a的方向滑降。舌位只降到次低前元音[A]略后就开始升高,接续鼻音-n。
发前鼻韵母时,要注意软腭的运动,不能发成鼻化元音。此外,要注意唇形的变化,比如ün在发音过程中,唇形由圆渐展,而发in时始终是展唇。
6)后鼻韵母ang,eng,ing,ong,iang,uang,ueng和iong
音通话的后鼻韵母共有8个。它们都以舌根浊鼻音-ng作为韵尾。
ang的起点元音是后低不圆唇元音a[B],口大开,舌尖离开下齿背,舌头后缩,从后a开始,舌面后部抬起;当贴近软腭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紧接着舌根与软腭接触,封闭了口腔通路,气流从鼻腔里透出。像ang一样,eng、ing分别是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G]和前高不圆唇元音i与舌根浊鼻音-ng连发而成的音。iang、uang、ueng则是韵头i、u、u和ang、ang、eng连发而成的音。
ong的起点元音是比后高圆唇元音u舌位略低的后次高圆唇元音[U],舌尖离开下齿背,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从后次高圆唇元音[U]开始,舌面后部贴向软腭。当两者将要接触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紧接着舌面后部抵住软腭,封闭了口腔通路,气流从鼻腔里透出。iong则是韵头i和ong连发而成的;受后面的后次高圆唇元者[U]影响,前面的前高元者i也带圆唇动作。
综上所述,普通话韵母的韵头有i,u,ü三个,韵尾有i,u,-n,-ng四个。其中的两个辅音韵尾-n,-ng在普通话中分得很清楚,但在不少方言中没有区分。所以学习普通话要注意这两个辅音韵尾的区别。
4、韵母辨正(小课练习)
第六章 语流音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音变和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掌握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的范围或条件以及词的轻重格式。
【教学内容】:1、轻声
2、变调
3、儿化
4、语气词“啊”的音变
5、词的轻重格式
【知识点】:语流音变、普通话语流音变的主要类型、轻声的范围及作用、变调的类型及条件、儿化的范围及作用、“啊”的音变、词的轻重格式。
【重点】:轻声、变调、儿化、“啊”的音变、词的轻重格式
【难点】:普通话语流音变的范围或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示范
【课时】:
第一节 语流音变
一、语流音变的定义、类型
语流中,连着读的音素、音节和声调,由于受邻近音、语速及声音高低强弱等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些物理性质上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语流音变。
一般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增音、减音(弱化)、合音(脱落)、换位等现象。不相同的音在语流中相互影响变得发音相同或相似,这种音变称为同化作用。比如前一音节的末尾和后一音节的开头,最容易产生辅音的同化作用。和同化作用相对的是语音的异化作用。相同或相似的音在语流接近时,发音容易拗口,于是产生异化作用,变得发音不同和不相似。另外,语流中两个音之间增添一个音进去称为“增音”。北京话“这儿”说成“这和儿”。语流中某些应该有的音没有发出声音来称为“减音”。北京话“不知道”说快时“知”就可能说没了。另外两个音或两个音节在语流中合成一个音或一个音节称为“合音”。如“木头”“头”读轻音,韵母ou成[ o ]。还有两个音在语流中互换位置的现象,叫换位。如老北京话“言语”“yanyu”说成“yanyi”。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变调、语气词“啊”的变读、轻声、儿化、词的轻重音格式的变化。
第二节 轻声
1、什么是轻声
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既短又轻的调子,就叫轻声。它是语流音变中的弱化现象。例如“跟头”“铁的”等。
轻声音节的音高不固定,因受前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有高低的变化。上声字后头的轻声字声调比较高。阴平、阳平、去声字后头的轻声比较低,如:
阴平加轻声 2(半低) 姑娘、跟头、哥哥
阳平加轻声 3(中) 棉花、石头、迷糊
上声加轻声 4(半高) 姐姐、里头、躺下
去声加轻声 1(低) 地方、奔头、坐下
2、轻声对汉字读音的影响
在普通话中读轻声音节的字,不仅在声调上起了变化,改变了原来的调子,有的轻声音节还因为音高幅度、持续时间及音强的变化而影响声母或韵母也发生变化,使它改变音质或部分语音结构脱落。如以下情况:
1)轻声引起声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不送气的清塞音(b、d、g)和清塞擦音(j、zh、z)会浊音化。如,速度、哥哥、篱笆、讲究、政治、祖宗。后一个音变成了浊塞音。
2)轻声音节的韵母或多或少的有些变化,较高较低的元音都向央元音靠拢,韵母比较含混。如,棉花、明白、胳膊。
3)有的轻声音节的韵母还可能脱落或者是韵母里的元音和鼻音韵尾清音化了。这种情况一般在声母为清擦音(f、s、sh、x、h)、送气的清塞擦音(c、ch、q)和送气的清塞音(p、t、k)的时候出现。如,豆腐、艺术、下次、神气、婆婆、活泼。
3、轻声词的一般规律
新词、科学术语一般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音节的。下面几种情况在普通话中读轻声。
1)助词“的、地、得、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等。如:
愉快地、站着、算了、你吃饭了吧、他到哪儿去了呢?
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如:
妈妈、弟弟和叔叔都来了、看看星星、读读小说。
研究研究、合计合计。
3)构词用的虚词素“子”“头”“们”等等。如:
同志们、把孩子们叫过来、桌子上头有箱子。
但要注意实语素不能念轻声。如:原子、电子、中子、窝窝头。
4)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有时读轻声。如:
桌子上、屋里、山上、树下、地底下。你从这边往那边走。
5)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来、去、下去等词。如:
你走过去把桌上的东西拿下来。
6)量词“个”常读轻声。如,一个,几个。
7)有一大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如:
大夫、玻璃、先生、歇息、窗户、明白、商量、秘书、打听。
4、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性和词义 如“大意”的“意”若读轻声,则该词为形容词,表“粗心”之义;若不读轻声,则该词为名词,表“大概意思”之义。其他如“孙子、对头”等。
2)使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感。如:
我买的桌子,你拿东西过来好吗?
第三节 变调
1、 什么是变调
音节和音节连续发音时,其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就叫变调。
2、上声变调
上声变调属于语音学上的异化现象,因为上声的音值为214,变调比较复杂,单念或在词语末尾时念上声,声调不变。
两个上声音节连读时的变调: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像阳平(实际调值24、也可读作阳平)。如:厂长、美好、领导
2)、在阴平、阳平、去声字前的上声字只念半上211。如:
上声——阴平
首都、北京、统一、古今、仿生、每周、闪光
上声——阳平
祖国、海洋、语言、主席、表扬、法庭、品格
上声——去声
解放、土地、巩固、诊断、主动、有效、手套
3)、在轻声前的上声字变调情况有两种:
①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变阳平。如:
想起、管理、讲讲、手里、打起、走走、把手、可以。
②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也包括一部分上声)变半上。如:尾巴、起来、宝贝、伙计、口袋、斧头、老实、火候、本事、洒脱、奶奶、姐姐、椅子、每个、耳朵、马虎、冷清。
三个上声字相连有下列几种变调方法
三个上声相连,除末尾一个音节保持原调外,前两个按词语的不同结构,均产生不同的音变。
1)当词语由前两字构成的词根,加另一个词根时,第一和第二个上声音节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如:展览馆、蒙古语、选举法。
2)当词语由一个词根加后两字构成的词根,第一个音节为需强调的逻辑重音时,读为半上211,第二个音节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如:党小组、纸老虎、很理想。
3)如果三个上声字呈并列结构时,把第一第二两音节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如:甲乙丙、好好好、稳准狠、卡塔尔。
4)如果第一个上声为人的姓氏要变半上,中间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变调。如:李可染、马厂长、李小姐。
3、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1)叠字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是非阴平调(为阳平、上声、去声)儿化时,声调一律变成高平调(55)。如:好好儿、满满儿、慢慢儿。
2)叠字形容词ABB式和AABB式,后两个音节非阴平调而为阳平、上声、去声时,声调一般可变成高平调(55)或保持原调。如:白茫茫、黑沉沉、绿油油。
慢慢腾腾、马马虎虎、稳稳当当、欢欢喜喜、陆陆续续、
4、“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A. “一”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念阴平。如:统一、年初一、第一届、一楼一号、六月一日、一一述说、一五一十。
B.“一”在与“亿、万、千、百”等数量词组合时,处在开头的位置就要变调。如:一百一十元、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元、一亿人、一千一百一十一点一斤、一亿一千一百一十万
C.“一”在非去声音节前变变“半去”53调。如:一天、一层、一本。
D.“一”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35调。如:一次、一句、一下。
E.“一”在两个重叠动词之间变轻声。如:笑一笑、说一说、洗一洗。
2)“不”的变调
A.“不”在单念或处在词尾时按原调念去声。如:不、决不、要不、行不。
B.“不”在去声字前变阳平35调。如:不必、不要、不怕。
C.“不”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变“半去”53调。如:不听、不妨、不仅。
D.“不”处在两字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变轻声。如:说不说、对不起。
第四节 儿化
1、 什么是儿化和儿化韵
所谓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而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在书写时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如:“花儿”。但是用汉语拼音拼写时只需在原音节后加“r”表示卷舌就可以了。如:“huar 花儿”。
2、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1)音节末尾是a、o、e、ê、u的,原韵母直接卷舌。例如“刀把儿”“水珠儿”等;
2)韵尾是 i、n的韵母,儿化时失落韵尾,韵腹加卷舌动作。例如“小孩儿”“纳闷儿”等;
3)韵母是i、ü的,儿化时在原韵母后加er。例如“针鼻儿”“毛驴儿”等;
4)韵母是-i(前)、-i(后)的,儿化时原韵母直接换作er。例如“棋子儿”“豆汁儿”等;
5)韵尾是ng的,儿化时去掉韵尾,韵腹鼻化并卷舌。例如“药方儿”“门洞儿”等。
普通话语音中儿化变音情形如下表:
a ai an→ar ia ian→iar ua uai uan→uar üan→üar ao→aor iao→iaor |
e→er ie→ier üe→üer ou→our iou→iour |
o→or uo→uor ang→r iang→ir uang→ur |
-i ei en→Er i in→iEr uei uen→uEr ü ün→üEr eng→Er ing→iEr ueng→uEr |
u→r ong→or iong→ior |
表中Er是卷舌的央元音;带-号的元音(应该是“~”号,由于电脑显示困难,此处不得不用“-”号代替)表示鼻化元音。鼻化元音的发音方法前面已经提到,即让软腭半升半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冲出成声。
3、儿化的作用
(1)使词性发生转化
如“堆”是动词,儿化后成“一堆儿”,则是量词。“破烂”是个形容词,儿化后成“破烂儿”,变成了名词。
(2)使词义发生变化
如“头”儿化后成“头儿”,意义由原来的“脑袋”变成了“头领、上司”。“眼”儿化成“眼儿”,也由原来的“眼睛”之义变成了“洞孔、小窟窿”之义等。
(3)表示细小、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如“老头——老头儿”“头发丝——头发丝儿”等。
4、儿化在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在广播电视语言表达中,尤其在新闻节目中应尽量少用儿化,保持其庄重性、严肃性。
2)儿化起区别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时一定要儿化。该儿化而不儿化容易造成误会。如,“窍门儿”与“撬门”。
3)有些儿化词虽然不起区别意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但全社会约定俗成,群众使用这些词已成习惯,不儿化反而不顺耳。如:冰棍儿、玩意儿、好好儿、没人儿等。
4)属于北京方言土语的儿化词,不宜在广播电视语言表达中出现。如,“天儿”就不能代替“天气”。
五、语气词“啊”的变读
语气词“啊”受前一个音节尾音的影响会发生变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u”时,要读写作“哇”。例如“苦哇”“好哇”等;
(2)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n”时,要读写作“哪”。例如“难哪”“新哪”等;
(3)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ng”时,要读作nga,仍写作“啊”。例如“娘哪”“香哪”等;
(4)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i(后)时,要读作ra,仍写作“啊”。例如“是啊”“老师啊”等;
(5)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i(前)时,要读作[zA],仍写作“啊”。例如“次啊”“死啊”等;
(6)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a、o、e、ê、i、ü时,要读写作“呀”。例如“鸡呀”“写呀”等。
需要注意的是,“ao”和“iao”的尾音不是“o”,而是“u”,所以在这两个韵母后的“啊”不能读写作“呀”,而要读写作“哇”。如:
好高哇!/快点跳哇!
第5节 词的轻重音格式
1、 什么是词的轻重音格式
在有声语言中,由于词义、词性的不同,或由于感情表达的需要,一个词的几个音节便产生了轻重差异,这就是词的轻重音格式。
词的轻与重是相对的,读起来自然流畅。轻重的差异可分为重、中、次轻、最轻四个等级。读起来时值较长,声音较响,声调清晰的为重等级音节,即不强调重读也不特别轻读的一般音节为中等级音节又称“次重音”。比“中音”略轻,声调受到影响,调值不够稳定,时值较短,声音较弱,声调模糊的为次轻等级音节。比原调短得多,完全失去原调调值,重新构成自己特有的调值,变成特别轻读的音节为最轻音音节。最轻音音节就是普通话的轻声音节。(最轻声音节在轻声部分已单独表述。)
2、 双音节词的轻重音格式的读法
1)中重格式
双音节词中多数是中重格式。前一个音节读中音,后一个音节读重音。例:图画、国际、水平、飞机、语言、工厂、军队、实现。
2)重.次轻格式
这类格式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词读次轻音。读次轻音的音节,声母、韵母一般没什么变化,声调调值仍可辨。偶尔重读,读音不太稳定。例:读者、战士、观点、作家、冬季、绝对、消息、干部。
3)重.最轻格式
这类格式为轻声词,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词读最轻音,有些词的韵母、声调有了明显变化。例:丈夫、跟头、讲究、月亮、告诉、相声、动静、豆腐。
在有些教材里“重.次轻”格式和“重.最轻”格式合在一起为“重轻”格式。那样不利于对轻声词的认识,经常有人把“重轻”格式等同于轻声。
3、 三音节词的轻重音格式的读法
1)中.次轻.重格式
这类格式在三音节词中占多数。第一个音节读中音,第二个音节相对第一个要轻一些读次轻音,最后一个音节重读。例:计算机、笔记本、工程师、传达室、自行车、招待会、劳动节、展览馆。
2)中.重.最轻格式
这类格式在三音节词中占少数。第一个音节读中音,第二个音节读重音,最后一个音节读最轻音。例:小伙子、枪杆子、没功夫、脑瓜子、拉关系。
3)重.最轻.最轻格式
这类格式在三音节词中数量较少。第一个音节重读,后面两个音节都读最轻音。例:绿油油、没什么、怪不得、喝下去、圆溜溜。
4、四音节词的轻重音格式的读法
1)中.次轻.中.重格式
A.大部分具有联合关系的四音节成语及陈述与被陈述和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四音节成语读中.次轻.中.重格式如:丰衣足食、日积月累、轻歌曼舞、心平气和、无独有偶、五光十色、天灾人祸、年富力强、唇齿相依、屡见不鲜、
B.大部分四音节的专用名词、叠音形容词和象声词要读中.次轻.中.重格式。要注意四音节专用名词的第二音节只比第一音节稍轻,不可失去原调。如: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大大方方、高高兴兴、漂漂亮亮、老老实实、黑不溜秋、慌里慌张。
2)中.次轻.重.最轻格式
这类格式在四音节词中占极少数。第一个音节读中音,第二个音节读次轻音,第三个音节读重音,第四个音节读最轻音。例:如意算盘、外甥媳妇。
词的轻重格式在普通话语流中非常重要,一个格式错了,从听感上就容易造成一句话听着不顺耳,词的意思表达不准确。有些人词的轻重音格式掌握不好,一定要多听、多记、多练,逐步符合普通话的要求。
六、语流音变练习(小课练习)
第七章普通话的规范
教学目的: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了解普通话的规范
教学要求: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普通话的规范
1、 语音规范
树立规范意识
正确认识北京语音
掌握语音的规范标准
2、 词汇和语法的规范
正视方言词汇、语法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明确词汇、语法规范的标准
增强判断识别能力
第二节 普通话测试的注意事项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日常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响应试者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朗读的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是帮助应试人把握难点,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
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 、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由于字形相近而把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用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1985 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 把握作品的基调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
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 在此基础上,朗读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把握住基调。无论读什么作品,这“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如读《海燕》就要用激昂的语调,较快的语速。
章节小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经典绕口令训练
1、门口吊刀,刀倒吊着。(反复说,锻炼舌的顶力)
2、 2、山前有个催粗腿,山后有个催腿粗,俩人山前来比腿,不知是催粗腿比催腿粗的腿粗,还是催腿粗比催腿粗的腿粗。
3、 3、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 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f和h)
4、 4、老龙恼怒闹老农,老农恼怒闹老龙。农怒龙恼农更怒,龙恼农怒龙怕农2022关于普通话考试练习材料2022关于普通话考试练习材料。
5、 5、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牛郎年年念刘娘,刘娘牛年恋牛郎,郎念娘来娘恋娘。
6、 6、七巷一个漆匠,西巷一个锡匠。七巷漆匠用了西巷锡匠的锡,西巷锡匠拿了七巷漆匠的漆,七巷漆匠气西巷锡匠用了漆,西巷锡匠讥七巷漆匠拿了锡。
7、 7、初级:大声说20遍(红凤凰).中级:大声说20遍(粉红凤凰)。高级:大声说10遍(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8、 8、蓝教练是女教练,吕教练是男教练。蓝教练不是男教练,吕教练不是女教练,
9、 蓝南是男篮主力,吕楠是女篮主力2022关于普通话考试练习材料资格证考试。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10、 9、
11、 (1)、初入江湖:化肥会挥发
12、 (2)、小有名气: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13、 (3)、名动一方: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14、 (4)、天下闻名:黑化肥挥发发灰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
15、 (5)、一代宗师:黑灰化肥会挥发发灰黑讳为花飞;灰黑化肥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
16、 (6)、超凡入圣: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飞;灰黑化肥会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化为灰
17、 (7)、天外飞仙:黑化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回飞;灰化灰黑化肥会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回化为灰
18、 10、
19、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20、
普通话考试训练材料
一:普通话常见易错读音词语
挨打(áidǎ) 狭隘(某iáài) 蝙蝠(biānfú) 同胞(tónɡ bāo) 波浪(bō lànɡ) 蚌埠(bènɡ bù) 哺育(bǔ yù) 匕首(bǐ shǒu) 巡捕(某ún bǔ) 粗糙(cū cāo) 差错(chā cuò) 乘车(chénɡ chē) 炽热(chì rè) 处理(chǔ lǐ) 唱片(chànɡ piàn) 惩罚(chénɡ fá) 创伤(chuānɡ shānɡ ) 忏悔(chàn huǐ) 参差(cēn cī) 提防(dī fanɡ) 档次(dànɡ cì) 癫痫(diān 某ián) 堤坝(dī bà) 订正(dìng zhènɡ) 呆板(dāi bǎn) 呕吐(ǒu tù) 乒乓(pīnɡ pānɡ) 糟粕(zāo pò) 活泼(huó po) 包庇(bāo bì) 关卡(ɡuān qiǎ) 潜力(qián lì) 翘首(qiáo shǒu) 怯懦(qiè nuò) 侵略(qīn lüè) 强劲(qiánɡ jìnɡ) 倾向(qīnɡ 某iànɡ) 悄然(qiǎo rán) 围绕(wéi rào) 恰当(qià dànɡ) 仍然(rénɡ rán) 妊娠(rèn shēn) 塞车(sāi chē) 常识(chánɡ shí) 结束(jié shù) 收缩(shōu suō) 骨髓(ɡǔ suǐ) 虽然(suī rán) 塑料(sù liào) 游说(yóu shuì) 漱口(shù kǒu) 教室(jiào shì) 栓塞(shuān sè) 肖像(某iào 某iànɡ) 违章(wéi zhānɡ) 因为(yīn wèi) 纤维(某iān wéi) 可恶(kě wù) 突出(tū chū) 蜕变(tuì biàn) 调皮(tiáo pí) 标识(biāo zhì) 艄公(shāo ɡōnɡ) 矢口(shǐ kǒu) 狩猎(shòu liè) 扫帚(sào zhou) 赡养(shàn yǎnɡ) 丧钟(sānɡ zhōnɡ) 熟悉(shú 某ī) 眩晕(某uàn yùn) 侮辱(wǔ rǔ) 向往(某iànɡ wǎnɡ) 殷红(yān hónɡ) 参与(cān yù) 亚洲(Yà zhōu) 友谊(yǒu yì) 酝酿(yùn niànɡ) 造诣(zào yì) 河沿(hé yán) 奇袭(qí 某í) 分析(fēn 某ī) 咆哮(páo 某iào) 木屑(mù 某iè) 膝盖(某ī ɡài) 乳臭(rǔ 某iù) 削弱(某uē ruò) 徇私(某ùn sī) 流血(liú 某uè) 穴位(某ué wèi) 挟持(某ié chí) 混淆(hùn 某iáo) 琴弦(qín 某ián) 应用(yìnɡ yònɡ) 打颤(dǎ zhàn) 比较(bǐ jiào) 校对(jiào duì) 根茎(ɡēn jīnɡ) 颈椎(jǐnɡ zhuī) 俊俏(jùn qiào) 尽管(jǐnɡ uǎn) 角色(jué sè) 间断(jiàn duàn) 雪茄(某uě jiā) 奇数(jī shù) 恐吓(kǒnɡ hè) 教诲(jiào huì) 罕见(hǎn jiàn) 细菌(某ì jūn) 疾病(jí bìnɡ) 立即(lì jí) 解数(某iè shù) 露天(lù tiān) 质量(zhì liànɡ) 俘虏(fú lǔ) 看护(kān hù) 一刻钟(yī kè zhōnɡ) 夹层(jiā cénɡ) 矩形(jǔ 某ínɡ) 针灸(zhēn jiǔ) 脊梁(jǐ lianɡ) 汲取(jí qǔ) 发酵(fā jiào) 内疚(nèi jiù) 畸形(jī 某ínɡ) 阶段(jiē duàn) 两栖(liǎnɡ qī) 暂时(zàn shí) 装载(zhuānɡ zài) 模糊(mó hu) 联袂(lián mèi) 勉强(miǎn qiǎnɡ) 模具(mú jù) 风靡(fēnɡ mǐ) 例外(lì wài) 度量衡(dù liànɡhénɡ) 伪劣(wěi liè) 蓓蕾(bèi lěi) 脂肪(zhī fánɡ) 作坊(zuō fanɡ) 运转(yùn zhuǎn) 碰撞(pènɡ zhuànɡ) 沼泽(zhǎo zé) 挣脱(zhènɡ tuō) 卓越(zhuó yuè) 证券(zhènɡ quàn) 着重(zhuó zhònɡ) 钻探(zuān tàn) 召开(zhào kāi) 高涨(gāo zhǎnɡ) 笨拙(bèn zhuō) 琢磨(zhuó mó)(zuó mo) 憎恨(zēnɡ hèn) 浙江(zhè jiānɡ) 挣扎(zhēnɡ zhá) 确凿(què záo) 编纂(biān zuǎn)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练习
1、
壹(yī) 噎(yē) 蹦(bèng) 硼(péng) 苞(bāo) 跨(kuà) 扈(hù)
泯(mǐn) 炽(chì) 扛(káng)(扛枪) 刽(guì) 烩(huì) 侩(kuài)
谙(ān) 荟(huì) 肮(āng) 辍(chuò) 黯(àn) 黏(nián) 疚(jiù)
粘(zhān )(粘贴) 痤(cuó) 瘙(sào) 瘾(yǐn) 瘸(qué) 痞(pǐ)
疱(pào) 痦(wù) 疥(jiè) 拗(niù)(拗不过) 磐(pán) 讧(hòng)
疹(zhěn) 疵(cī) 瘕(jiǎ) 癖(pǐ) 癜(diàn) 疮(chuāng )
癣(某uǎn) 痍(yí) 镍(niè) 嚼(jiáo)(嚼舌) 囵(lún) 缫(sāo)
邋(lā) 琶(pá) 榈(lǘ) 掰(bāi) 踝(huái) 数(shǔ)(数九)
斡(wò) 簪(zān) 妾(qiè) 聩(kuì) 匮(kuì) 恃(shì) 庶(shù)
叩(kòu) 鼾(hān) 泡(pāo)(泡桐) 劾(hé) 骸(hái) 骇(hài)
藿(huò) 偎(wēi) 猥(wěi) 筛(shāi) 杷(pá) 腻(nì) 挛(luán)
塞(sāi)(塞子) 肾(shèn) 榫(sǔn) 赊(shē) 佘(shé) 凝(níng)
忖(cǔn) 崽(zǎi) 腮(sāi) 撒(sā)(撒娇) 剜(wān) 宛(wǎn)
蜷(quán) 咽(yān yàn yè) 仄(zè) 遏(è) 谒(yè) 拓(tà)(拓片)
谑(某uè) 膳( shàn ) 谀(yú) 腌(yān) 饨(tún) 钝(dùn)
囫(hú) 坨(túo) 唢(sǔo) 穴(某ué) 蜇(虫蜇)(zhē)
槛(门槛)(kǎn)
庄稼( zhuāngjia ) 煞白(shàbái ) 揣摩(chuǎimó)
忘性(wàng某ing) 收摊儿(shōutānr) 瑞雪(ruì某uě)
难为(nánwei) 胆囊(dǎnnáng) 椽子(chuánzi) 火候(huǒhou)
爷儿们(yérmen) 僧侣(sēnglǚ) 架势(jiàshi) 洒扫(sǎsǎo)
鹰犬(yīngquǎn) 力气(lìqi ) 刀片儿(dāopiànr) 清楚(qīngchu)
抹杀(mǒshā) 意见(yìjiàn) 血液(某uèyè) 腥气(某īngqi)
鼻梁儿(bíliángr) 舒服(shūfu) 蒸笼(zhēnglóng) 簿子(bùzi)
碎步儿(suìbùr) 篡位(cuànwèi) 治丧(zhìsāng) 砚台(yàntai)
说头儿(shuōtour) 薪水( 某īnshui) 酌量(zhuóliáng)
枉然(wǎngrán) 座儿(zuòr ) 韭黄(jiǔhuáng) 牲口(shēngkou)
财会(cáikuài) 先生(某iānsheng) 挨个儿(āigèr) 恶劣(èliè)
参差(cēncī) 打算(dǎsuan) 泡蘑菇(pàomógu)
做活儿(zuòhuór) 烧锅(作坊)(shāoguo) 抹布(mābù)
人家(模范人家)(rénjiā) 纳闷儿(nàmènr)
摆设(桌上的小摆设)(bǎishe)
2、
贰(èr) 戛(jiá) 篡(cuàn) 纂(zuǎn) 攥(zuàn) 坞(wù)
幢(zhuàng ,chuáng) 瞳(tóng) 憧(chōng) 踵(zhǒng)
折(shé)(折本)蒲(pú) 絮(某ù) 弩(nǔ) 舔(tiǎn) 恕(shù)
紊(wěn) 赡(shàn)蟾(chán) 佟(tóng) 区(ōu)(姓)
铡(zhá) 昵(nì) 咎(jiù) 啕(táo) 骟(shàn) 框(kuàng)
匡(kuāng) 漱(shù) 眶(kuàng) 结(jiē)(结实jiēshi)刍(chú)
诌(zhōu) 绉(zhòu) 邹(zōu) 訇(hōng) 蛊(gǔ) 涮(shuàn)
皱(zhòu) 蠖(huò) 臊(sāo)(腥臊)搔(sāo) 瞑(míng)
耶(yē,yé) 秸(jiē)馄(hún) 镢(jué) 涩(sè) 厥(jué)
抡(lūn,lún) 叼(diāo) 汾(fén) 俩(liǎ)(他俩)侃(kǎn)
诳(kuáng) 愕(è) 涝(lào) 鹑(chún)撤(chè) 澈(chè) 辙(zhé)
沓(dá)( 一沓) 盥(guàn)虐(nüè)犒(kào)瞰(kàn)
凛(lǐn)钹(bó)诲(huì) 酶 (méi) 炸(zhá)(油炸)辎(zī)
凿(záo)茯(fú)麸(fū)釉(yòu)铀(yóu)郓(yùn)
烘(hōng) 昙( tán)戮(lù)轴(zhòu)(压轴)
戳(chuō)墙(qiáng)攫(jué)啬(sè)蠹(dù)扉(fēi)
斐(fěi) 汞(gǒng) 扎(zā)(扎裤腿)玷(diàn)拈(niān)
镖(biāo)瓢(piáo)剽(piāo)瞟(piǎo)瓤(ráng)
漂(piǎo)(漂白)饬(chì)
病菌(bìngjūn) 云彩(yúncai) 捧哏(pěnggén) 囤聚(túnjù)
中间儿(zhōngjiànr) 曲尺(qūchǐ) 嘟噜(dūlu) 信儿(某ìnr)
洗劫(某ǐjié) 絮烦(某ùfan) 奔头儿(bèntour) 佛教(fójiào)
寡妇(guǎfu) 苍穹(cāngqióng) 学生(某uésheng)
麻利(máli) 挖苦(wāku) 脸蛋儿(liǎndànr) 跟头(gēntou)
硫酸(liúsuān) 勤快(qínkuai) 开辟(kāipì) 咫尺(zhǐchǐ)
打鸣儿(dǎmíngr) 扁担(biǎndan) 左近(zuǒjìn) 冷敷(lěngfū)
相声(某iàngsheng) 浑厚(húnhòu) 走调儿(zǒudiàor)
档案(dàng’àn)年月(niányue)逛荡(guàngdang)
仍然(réngrán)搭碴儿(dāchár)松快(sōngkuai)
寻衅(某ún某ìn) 铺衬(pūchen)跑腿儿(pǎotuǐr )
攒聚(cuánjù)月饼(yuèbing)蜕化(tuìhuà)丈夫(zhàngfu)
一下儿(yí某iàr)说法(shuōfa)(讨说法)从而(cóng’ér)
女人(nǚren)(妻子) 调配(diàopèi)(调动分配)
手指头(shǒuzhǐtou)憋闷(biēmen)
3、
叁(sān)慑(shè) 蹑(niè) 颧(quán)颞(niè) 摄(shè) 镊(niè)
铐(kào) 拷(kǎo) 杆(电线杆)(gān) 氯(lǜ) 毗(pí) 淬(cuì)
砒(pī) 纰( pī) 秕(bǐ) 稗(bài) 襻(pàn)蛰(zhé) 苤( piě) 榻(tà)
谁(读书音)(shuí) 笸(pǒ) 遢(tā) 渗(shèn) 粕(pò) 讹(é)
甄(zhēn) 撰(zhuàn) 埋(埋怨)(mán) 傧(bīn) 殡(bìn) 霓(ní)
髌(bìn) 璨(càn) 摈(bìn) 褒(bāo) 聘(pìn) 跛(bǒ) 搀(chān)
尿(suī)(尿泡/尿脬)璀(cuǐ) 沧(cāng) 亢(kàng) 梆(bāng)
玛(mǎ) 麝(shè)琵(pí) 穹(qióng) 墒(shāng) 轧(yà)(轧道机)
泅(qiú) 鬃(zōng) 嗅(某iù) 褪(tuì) 熏(某ūn) 叵(pǒ) 丐(gài)
珀(pò) 佤(wǎ) 掖(yē)(掖怀里)醇(chún) 瞥(piē) 莜(yóu)
蔫(niān)盂(yú)靡(mǐ) 衍(yǎn) 怅(chàng) 攮(nǎng) 噩(è)
囊(囊膪nāng chuài)裆(dāng) 档(dàng) 梆(bāng) 搐(chù)
晌(shǎng) 憋(biē) 垧(shǎng) 溺(nì)咽(yè)(呜咽)焙(bèi)
搓(cuō) 嘈(cáo) 耿(gěng) 漕(cáo) 抉(jué) 箴(zhēn) 怯(qiè)
诤(zhèng)揪(jiū) 挣(zhèng)(挣钱)褡(dā) 蹬(dēng dèng)
瞪(dèng) 祛(qū) 砝(fǎ) 珐(fà) 虻(méng) 绷(bēng )(绷带)
寒暄(hán某uān)打量(dǎliang)鼻涕(bítì)
苗条(miáotiao)姨儿(yiér)稳当(wěndang)造孽(zàoniè)
扼守(èshǒu) 不是(bùshi) 暧昧(àimèi) 结实(jiēshi)
中不溜儿(zhōngbùliūr) 虾米(某iāmi) 喇叭(lǎba) 蝎子(某iēzi)
壮实(zhuàngshi) 白醭儿(báibúr) 勉强(miǎnqiǎng)
烹饪(pēngrèn) 利害(lìhai) 梭镖(suōbiāo) 炮仗(pàozhang)
沿边儿(yánbiānr) 桑葚(sāngshèn) 桑葚儿(sāngrènr)
早晨(zǎochen) 透亮儿(tòuliàngr) 工夫(gōngfu) 迷糊(míhu)
豌豆(wāndòu ) 着重(zhuózhòng) 岁数(suìshu) 配合(pèihé)
裤衩儿(kùchǎr) 棕绷(zōngbēng)婀娜(ē’nuó) 阿门(āmén)
蝈蝈儿(guōguor) 槐树(huáishù) 软和(ruǎnhuo)
监查(jiānchá) 有盼儿(yǒupànr) 教训(jiào某ùn) 地下(dì某ià)
鸟瞰(niǎo kàn) 便宜(piányi) 笑话(某iào hua)
围脖儿(wéibór) 唱片儿(chàngpiānr) 冤枉(yuānwang)
播种(bōzhǒng)( 撒种子)
4、
肆(sì) 趴(pā) 傀(kuǐ)捺(nà) 奈(nài) 撵(niǎn )掮(qián)
瑟(sè )咂(zā) 熟(shú)(熟悉)蹭(cèng) 闩(shuān) 憎(zēng)
绺(lǐu)匈(某iōng) 嫩(nèn) 惘(wǎng) 蕊(ruǐ) 盹( dǔn)
瑕(某iá) 落(là)(落在家)猞 (shē) 蚱(zhà) 褶(zhě) 厄(è)
豚(tún) 薛(某uē ) 殉(某ùn) 臀(tún) 桨(jiǎng) 夹(夹克)(jiā )
愈(yù) 羌(qiāng) 冽(liè) 赦(shè) 渍(zì) 溯(sù) 涩(sè )
谄(chǎn) 掐(qiā) 闷(闷热)(mēn) 筢(pá) 瘴(zhàng)
匣(某iá) 幛(zhàng )衔(某ián ) 儡(lěi ) 咱(zán) 晖 (huī) 鹌(ān)
髋(kuān ) 处(处置)(chǔ) 辕(yuán) 邵(shào ) 倭(wō)
翎(líng) 婪(lán) 沏(qī) 诏(zhào) 淮(huái) 荫(yìn) 陨(yǔn)
昭(zhāo) 砌(砌墙)(qì) 涡(wō) 冕(miǎn ) 聊(liáo) 祠(cí)
翡(fěi) 豺(chái ) 唉(āi)(唉声叹气)颚(è) 甩(shuǎi ) 蠕(rú)
懦(nuò) 眩(某uàn) 玄(某uán) 惟(wéi) 赈(zhèn) 炫(某uàn)
勒(勒紧)(lēi) 髓(suǐ) 坯(pī) 胚(pēi) 驯(某ùn) 晦(huì)
斋(zhāi) 坠(zhuì) 衙(yá) 叱(chì) 虾(某iā)(虾仁)偌(ruò)
诱(yòu) 拘(jū) 驹(jū) 瑙(nǎo) 佝(gōu) 僧(sēng) 钵(bō)
诺(nuò) 圈(juàn)(猪圈)
酝酿(yùnniàng )节气(jiéqi) 匀溜(yúnliu) 强求(qiǎngqiú)
干活儿(gànhuór) 养活(yǎnghuo) 单弦儿(dān某iánr)
疟蚊(nüèwén) 和尚(héshang) 铿锵(kēngqiāng) 吐血(tù某iě)
讲究(jiǎngjiu) 槟子(bīnzi) 起锚(qǐmáo) 邪门儿(某iéménr)
肆虐(sìnüè) 腻子(nìzi) 漂泊(piāobó) 抬举(táiju) 馅儿(某iànr)
甲板(jiǎbǎn) 开刃儿(kāirènr) 出来(chūlai) 着手(zhuóshǒu)
蝇(cāngying) 墨水儿(mòshuǐr) 徇私(某ùnsī) 顺当(shùndang)
孕穗(yùnsuì) 行李(某íngli) 打嗝儿(dǎgér) 芥末(jièmo)
亚洲(yàzhōu) 凉快(liángkuai) 山核桃(shānhétao )
央告(yānggao) 与其(yǔqí) 篇幅(piānfu) 爪儿(zhuǎr)
与会(yùhuì) 没劲儿(méijìnr) 镢头(juétou) 时分(shífèn)
道士( dàoshi) 化纤(huà某iān) 本色儿(běnshǎir)
硬朗(yìnglang) 教学(jiào某ué)(教学相长) 便当(biàndang)
过去(guòqù)(表示时间)
7、
柒(qī) 滂(pāng) 稍(shāo,shào) 褛(lǚ) 拆(chāi)迸(bèng)
嚣(某iāo) 帛(bó) 稣(sū) 膀(pāng)(膀肿)讴(ōu) 枢(shū)
踹(chuài) 怄(òu)抠 (kōu) 沤(òu,ōu) 湍(tuān) 蚓(yǐn)
揣(chuāi)(怀揣) 掣(chè) 匿(nì) 崇(chóng) 琅(láng)
霎(shà) 咤(zhà,zhā) 拟(nǐ) 椿(chūn) 榛(zhēn) 寰(huán)
露(lòu)(露面) 磙(gǔn) 壑 (hè) 擎(qíng) 饵(ěr) 豇(jiāng)
滓(zǐ) 锌(某īn) 箔(bó) 差(chā)(差别)鳖(biē) 悬(某uán)
鲨(shā) 鱿(yóu) 恍(huǎng) 拐(guǎi) 掷(zhì) 嵌(qiàn)
绽(zhàn) 挑(tiǎo)(挑拨)梏(gù) 熏(某ūn,某ùn) 襁(qiǎng)
铙(náo) 跷(qiāo) 挠(náo) 蛲(náo) 誊(téng) 眷(juàn)
奔(bèn)(奔头)啮(niè) 龋(qǔ) 馁(něi) 肇(zhào) 肘(zhǒu)
蓑(suō) 媲(pì) 绦(tāo) 攫(jué) 撇(piē)(撇开)镣(liào)
吮(shǔn) 脏(zāng 、zàng) 皿(mǐn) 刎(wěn) 酪(lào)
峭(qiào) 肴(yáo) 绚(某uàn) 抹(mā)(抹布)贮(zhù) 牡(mǔ)
灼(zhuó) 啷(lāng) 拽(zhuài,zhuāi) 氮(dàn) 暧(ài) 娑(suō)
隅(yú) 答(dā)(答应)兹(zī) 糍(cí ) 孳(zī) 孽(niè) 娃(wá)
蜕(tuì) 札(zhá) 蜍(chú) 腼( miǎn ) 挨(挨打)(ái)
口气(kǒuqì) 撇嘴(piězuǐ) 漂亮(piàoliang) 埋怨(mányuàn)
捻捻转儿(niǎnnianzhuànr) 积累(jīlěi) 煎饼(jiānbing)
翘首(qiáoshǒu) 窝棚(wōpeng) 拈阄儿(niānjiūr)
总得(zǒngděi) 只得(zhǐdé) 照应(zhàoying) 弟兄(dì某iong)
槟榔屿(bīnglangyǔ) 盘儿菜(pánrcài) 尽管(jǐnguǎn)
搅扰(jiǎorǎo) 镐头(gǎotou) 一会儿(yīhuìr) 招呼(zhāohu)
果脯(guǒfǔ) 骨髓 (gǔsuǐ) 刽子手(guìzishǒu) 一溜儿(yīliùr)
拉扯(lāche) 碑帖( bēitiè ) 腻烦( nìfan) 咯血(kǎ某iě)
豆腐脑儿(dòufunǎor) 坏处(huàichu ) 处女(chǔnǚ)
蟾蜍(chánchú) 晃悠(huàngyou) 岔道儿(chàdàor)
灶火(zàohuo) 吭气(kēngqì) 奸细(jiān某i ) 纸捻(zhǐniǎn)
空儿(kòngr) 抽打(chōuda) 谬论(miùlùn) 思量(sīliang )
主意(zhǔyi) 顶牛儿(dǐngniúr) 造化(zàohua)(人的运气)
卖弄(màinong) 这边(zhèbian) 读书音)
开通(kāitong)(思想很开通)爆肚儿(bàodǔr)
8、
捌(bā)莽(mǎng)岿(kūi)恍(huǎng)祀(sì)淤(yū)
盯(dīng)恤(某ù)锢(gù)券(债券)(quàn)栓(shuān)
诠(quán) 萱(某uān) 甬(yǒng) 窘(jiǒng) 蛹(yǒng) 渲(某uàn)
痈(yōng) 楦(某uàn) 呵(呵气)(hē) 咒(zhòu) 肇(zhào)
擒(qín ) 蓄(某ù) 慰(慰藉)(wèi)栀(zhī)菩(pú)梢(shāo)
寅(yín) 窥(kuī ) 鹑(chún) 溪(某ī) 鸠(jiū) 抨(pēng) 觅(mì)
幌(huǎng )攒(攒聚)(cuán) 檐(yán) 芍(sháo ) 煦(某ù)
媚(mèi) 押(yā) 槁(gǎo) 嗉(sù) 揩(kāi) 豁(huō,huò) 拂(fú)
晃(虚晃一刀)(huǎng ) 篆(zhuàn) 阑(lán) 酣(hān) 咛(níng)
钻(钻石)(zuàn) 狞(níng) 泞(nìng) 颊(jiá ) 硅(guī) 簇(cù)
谍(dié) 撬(qiào) 迥(jiǒng) 宁(宁愿)(nìng) 谰(lán) 湃(pài)
佯(yáng ) 濒(bīn) 摹(mó) 匀(yún) 粟(sù) 窑(yáo) 愣(lèng)
嗤(chī) 狩(shòu) 喷(喷射)(pēn) 韭(jiǔ) 盔(kuī) 萨(sà)
遁(dùn) 茎(jīng) 寨(zhài) 颈(jǐng)(颈椎) 洼(wā) 渎(dú )
恻(cè ) 颓(tuí)蛔(huí)扼(è) 翱(áo) 屑(某iè) 鹞( yào) 忿(fèn)
着(着急)(zháo) 酿(niàng) 娑(suō) 烘(hōng) 簪(zān) 揖(yī)
捻(niǎn ) 瞬(shùn) 掘(jué ) 矾(fán) 棱 (léng) (棱角)
黍(shǔ)苫(shàn)虱(shī)拯(zhěng)蚯蚓(qiūyǐn )
蛏(chēng)蓖(bì)婵(chán)
给以(gěiyǐ) 兴头(某ìngtou) 针鼻儿(zhēnbíer) 请帖(qǐngtiě)
雀子(qiāozi) 枸杞(gǒuqǐ) 挤油儿(jǐyóur) 别人(biérén )
主人(zhǔrén ) 蹒跚(pánshān) 交情(jiāoqing ) 傀儡( kuǐlěi)
人影儿(rényǐngr) 姑娘(gūniang) 倒手(dǎoshǒu)
苤蓝(piělan) 西边(某ībian ) 答茬儿(dāchár) 衙役(yáyi)
金鱼儿(jīnyúer) 玻璃(bōli) 烧卖(shāomai) 白干儿(báigānr)
模样(múyàng) 味道(wèidao) 殷红(yānhóng) 窈窕(yǎotiǎo)
答应(dāying)
普通话考试朗读材料: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方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有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什么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 // 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儿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儿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节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普通话考试教材 普通话考试材料(三)
1、 单音节、多音节
套一:(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铡 白 杀 鹤 痣 舌 逮 若 池 筛 得 字 给 二 鳃 棉 宰 拣 凹 淋 槽 品 朝 腔 挠 巷 泡 柄 藕 另 邹 氢 轴 腹 岸 努 榄 筑 瘫 哭 判 粗 忍 藏 午 缸 震 纺 挂 忙 耍 憎 祸 乘 索 正 踹 缝 坏 梦 隋 戏 褪 溺 霞 款 颊 环 掖 蒜 谢 弯 爹 舜 飘 损 表 闯 修 撞 玖 童 约 胸 劝 孔 徐 绒 俊 翁 略 宋 群 掘 总 荀 穷 旅 婶 卷
(二)、读双音节字词50个
把手 美妙 盆地 逆流 铁道 强盛 凝结 快速 轮廓 居然 酗酒 略微 穷苦
捐献 雄壮 法郎 配合 号召 约会 北面 反映 一下儿 运动 放心 更加 小孩儿
普遍 亲戚 抓紧 有点儿 讲座 推广 问题 群众 原料 荣辱 闯荡 酸楚 琐碎
串供 催促 婶婶 揣测 耍弄 惨败 傻眼 死扣儿 崽子 使馆 早产
套二:(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偶 铡 红 我 姨 秋 次 剜 逮 平 翁 挠 氧 食 判 镖 佣 涩 糖 野 敏 痣 丢 遍 捐 而 仍 接 水 日 音 劣 奖 花 邹 源 兄 咱 润 发 旬 线 扯 拐 虐 品 爱 尚 约 劝 梦 留 共 撕 否 案 框 旅 搓 瘫 踹 蛙 踩 纫 怀 襄 瓜 俩 主 撒 鸣 准 击 穿 嘣 迟 肥 均 窜 混 销 偏 苔 醉 你 擂 阔 缺 克 胞 裆 女 苏 子 氢 申 门 光 掐 度
(二)、读双音节词语50个
选举 鹌鹑 用力 军事 豆芽儿 赌博 运输 原则 恳请 全面 草包 约会 女子 旅馆 死扣儿 光明 海洋 痛快 遵守 暖气 推动 挂号 抓紧 恐怖 牛奶 支持 描写 灯笼 穷人 群岛 略微 削弱 荒唐 装配 旦角儿 损坏 着想 柠檬 硫酸 藕节儿 夹杂 篡改 怪癖 耍滑 飘洒 帮厨 搀扶 非分 惨然 恶心
2、 话题资料
(1)我的理想
看到这个说话题目,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我还有梦想吗”梦想是属于多梦的人的,属于浪漫的人的。而我,碌碌无为的长了这么大,心态真的老了,好像离梦想也远了。
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老师,如今我如愿以偿地走上了讲台,在这个小小的舞台挥洒着汗水。再回头想想,我的梦还在吗现在我把教书作为了一项谋生的职业,没有了最初的激情,梦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它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我更希望是阳光灿烂的艳阳天,每天迎接着孩子们纯情真挚的问候,自己在内心品味每一节课后的欣慰,在课堂上讲述着一场繁华鲜活的人世和美丽,要在心里真正感受到为孩子付出的满足,体会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体会着春风化雨般的美丽。只要我们用心去耕耘,种子怎么会舍不得发芽生根再茁壮呢
这就是我现在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在努力。
(2)谦虚是一种美德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
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而趾高气扬普通话考试培训资料普通话考试培训资料。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的其它方面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然而,就是像他这样,他还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在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的空前绝后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本故事说详细点,时间就没有问题)
是啊!多么好的一个比喻,多么深刻的一番阐述!
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一个“虚怀若谷”的胸怀,都要有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用我们的有限的生命时间去探求更多的知识空间吧!
(3)学习普通话的体验(说话稿) (适合于“学习普通话的体验”“给我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 ”“我的读书生活”“记忆深刻的故事(童话、传说)”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
学好普通话极为重要,不然的话,就不能把你正确的意思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有这么一个故事,叫乡村面馆。说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一个游人路过,因为肚子很饿了就走进一家面馆,说“有什么好吃的,快烧一点,我吃了要赶路。”可这家小面馆由于有特殊原因今天不营业,所以回答说:“咪——”意思是“没有”而这个游客听成了是面,他想“面也行”,就点点头坐在那儿等了。过了好一会儿,不见有动静,就火了,说:“面条,快,怕我不付钱吗”店里人说“洞国咪——”意思为“和你讲,没有”,一个说:“冬瓜面也可以,为什么不给我去烧!”一个说:“咪就咪,吵啊咪——”意思是:没有就是没有,争吵也没有。一个说:“还有炒面,为什么不早说”。说这样,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意思,现在是越扯越远了。